2016-2021年中國負極材料市場出貨規模
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2-2026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》指出,在2016-2020年期間,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逐年上升。2020年負極材料出貨36.5萬噸,市場增幅超預期,主要系全球各領域鋰電池需求大幅增長所致。其中,人造石墨出貨量由2016年的8.03萬噸上升至2020年的30.5萬噸,年均復合增長率近40%。2021年上半年,負極材料出貨量33.5萬噸,二季度市場出貨量環比增長超35%,同比增長超150%。
圖表 2016-2020年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分析
數據來源:GGII
2019-2020年中國負極材料細分產品類型
從負極產品結構來看,2020年人造石墨產品占比進一步提升,市場占比達到84%。以硅基負極為代表的其他負極材料,受到國內圓柱電池產品主要出貨型號切換,以及方型動力電池高鎳體系升級暫緩的影響,未能實現預期增長,市場占比有所下滑。
天然石墨占比出現下降的原因為2020年主流電池企業采購天然與人造石墨混合材料,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純天然石墨的采購。
圖表 2016-2020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細分類型占比情況
數據來源:GGII
2021年中國負極材料行業競爭格局分析
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2-2026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》指出,2021年國內負極材料企業強者恒強,出貨表現搶眼的依然是貝特瑞、杉杉、紫宸、凱金,年度出貨量均突破8萬噸。貝特瑞國內市占率同比提升2個點,杉杉、紫宸、凱金變化不大,中科、尚太均同比出現3個點的提升。
圖表 2021年中國負極材料市場份額分布情況
數據來源:中投產業研究院
從產量來看,負極材料市場已經形成“4大3小”局面,但是在行業大發展的時期,也給一些三梯隊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上升空間,如東島、鑫茂、金匯能、三信等這些在前幾年表現并不突出的企業提供了上量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