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,位于安徽合肥的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冰箱生產線上,一套視覺檢測系統正“不知疲倦”地對產品進行檢測,將壓縮機等關鍵零部件納入“無人化”管控,一臺臺冰箱被送入自動“穿衣”機器人的“手中”,由機器人為不同規格的冰箱“穿衣”包裝……與此同時,這些生產數據都實時上傳到了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,將生產活動與產業鏈、供應鏈緊密連接。
“疫情對我們的供應鏈造成了短暫沖擊,但工業互聯網的深度應用,使生產、采購等數據能夠與上游供應鏈企業隨時共享、及時更新,供應鏈企業的響應速度更快了,整體生產協同化水平更高。”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大年說。
美菱大部分原輔料來自長三角地區。面對疫情沖擊,除了有關部門一系列穩產保供政策,企業自身還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上游物料進行了提前“鎖定”,適時調整,實現穩定生產。
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,是安徽賦能制造業升級增效的核心路徑。2021年以來,安徽陸續出臺一系列新規,對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、平臺建設、推廣應用等做出部署。
據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統計,安徽省目前已累計培育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130個。
工業互聯網的價值在疫情期間進一步凸顯,也讓企業“觸網”“用網”的意愿越來越強。
合肥華升泵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,工人們正忙碌著,將工業泵閥裝上各種傳感器。如此一來,泵閥運行時的溫度、聲音、電流等參數會被實時采集、傳輸到遠程數據中心。華升公司則會對數據進行分析,能第一時間發現異常信號,給出優化方案。
“工業互聯網讓我們不用到客戶工廠,就能對設備進行維護,提高了檢修效率,也減少了人員流動,更符合防疫要求。”公司總經理何玉杰說,如今,在傳統產銷業務之外,利用工業互聯網提供遠程智能服務,已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。
專注醫療器械研發制造的合肥德銘電子有限公司有一項“拳頭產品”:4K一體化智能腔鏡,這是開展微創手術的重要儀器。
“一體化腔鏡不是一個孤立的設備,它接入了我們公司開發的‘德醫云’微創行業互聯網協同服務平臺,能實現示范教學、遠程會診等功能。”公司董事長傅強說,疫情背景下,病人和醫護人員流動不便,而工業互聯網能跨越距離。
“依托工業互聯網‘5G+4K’低時延、高清晰的特征,省會城市的醫學專家能遠程實時指導縣城醫院開展腔鏡手術。”傅強說。
除了企業自建、應用于特定場景的“小平臺”,安徽還涌現出一批跨行業、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綜合平臺,推動工業互聯網紅利走向“普惠”。
2021年,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“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”正式上線,這也是安徽首家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。截至目前,“羚羊”已覆蓋全省16個地市,服務企業超過5.5萬余家,匯聚優質工業應用5000余款。
“疫情下,工業互聯網在產業鏈供應鏈協同、遠程設備管理等方面能發揮優勢,也讓制造業企業認識到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性。”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潘峰說。